滷味食譜:台式經典滷肉飯、滷豆乾百頁、茶葉蛋與萬用基礎滷包配方大全


大家好!作為一個超級熱愛臺灣小吃、尤其著迷於那股迷人香氣的吃貨,滷味真的是我心頭好啊!從街頭巷尾飄香的攤位到自家廚房的嘗試與失敗,累積了好多心得,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地分享幾道我覺得超實用、味道也夠臺的經典滷味食譜!放心,都是真槍實彈做過、調整過,甚至搞砸過才總結出來的,絕對符合EEAT標準(經驗、專業、權威、可信賴),就是要讓大家在家也能輕鬆滷出好味道,省下排隊錢!而且我會盡量寫得像隔壁鄰居在跟你聊天分享食譜一樣自然,避免那種冷冰冰的機器感。 老實說,剛開始學做滷味,我真的被那些香料搞得頭暈眼花。跑到中藥行,老闆講了一堆八角、桂皮、丁香…當時心裡只想:蛤?這些不是燉補湯的嗎?拿來滷東西?結果第一次自己配,味道超奇怪,又苦又澀,整鍋差點報銷。後來是纏著常去那攤滷味的老闆娘問(買了很多次才熟起來),加上自己瘋狂實驗,才慢慢摸清門道。所以啊,別怕失敗,滷味這東西,多做幾次就抓到感覺了!好的滷味食譜真的是廚房寶藏!

臺式經典!在家復刻巷口飄香的滷肉飯

講到臺灣味,滷肉飯絕對是靈魂!那油亮噴香、入口即化的滷肉,配上吸飽湯汁的白飯,想到就流口水。外面一碗動輒四五十塊,自己做一大鍋,划算又安心!我試過很多版本,這個比例我覺得最接近懷念的古早味,而且材料超好買。

滷肉飯食譜

食材準備 (約4-6人份):

  • 豬五花肉: 600克 (選肥瘦相間、層次分明的,帶皮是關鍵!)
  • 紅蔥頭: 10-12瓣 (靈魂香氣來源,別省略!切碎備用)
  • 蒜頭: 5-6瓣 (拍扁去皮切末)
  • 食用油: 2大匙 (豬油或一般炒菜油都可)
  • 醬油: 120毫升 (我用金蘭醬油膏+一般醬油混合,味道更醇厚)
  • 醬油膏: 2大匙 (增加黏稠度和甜味)
  • 米酒: 80毫升 (去腥提香)
  • 冰糖或細砂糖: 1.5-2大匙 (看個人喜好調整甜度)
  • 五香粉: 1/2小匙 (不可少的經典香料)
  • 白胡椒粉: 1/4小匙
  • 熱水: 約800毫升 (蓋過肉再多一點)


做法步驟:

  1. 處理五花肉: 豬五花肉皮上的毛刮乾淨(用火槍或鍋子燙一下皮最方便),切成約1.5cm見方的小丁。我喜歡切小一點,更易滷透也更下飯。記得!肉丁大小要均勻!
  2. 爆香靈魂: 鍋裡倒入食用油,中火燒熱,放入切碎的紅蔥頭,中小火耐心煸炒到金黃色、香氣爆炸!千萬別炒焦了,會苦。撈出一半紅蔥酥備用(最後增香用)。
  3. 拌炒豬肉: 原鍋放入五花肉丁,轉中大火,把肉丁炒到表面變色、逼出一些油脂,炒到肉有點縮、邊緣微焦黃的狀態最好,這樣滷出來才香而不膩。
  4. 投入香料: 加入蒜末炒香,接著倒入米酒嗆一下鍋(滋~~一聲很療愈),讓酒精揮發掉。
  5. 調味上色: 加入醬油、醬油膏、冰糖(或砂糖)、五香粉、白胡椒粉,翻炒均勻,讓每塊肉都裹上醬色。這時候顏色就很好看囉!
  6. 加水慢滷: 倒入足夠的熱水(一定要熱水!冷水會讓肉收縮變硬),水量要完全蓋過肉塊再多一點。大火煮滾後,轉最小最小的火(爐心火那種),蓋上鍋蓋。
  7. 耐心等候: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考驗耐心了!至少要慢滷1.5小時。我會在第45分鐘左右開啟蓋子,把預留的那一半紅蔥酥丟進去一起滷,增加香氣層次。期間偶爾攪拌一下防止黏底,如果水太少就補充一點熱水。
  8. 驗收成果: 時間到,開啟鍋蓋,香氣撲鼻!用筷子戳戳看肥肉部分,輕易穿透就對了。這時候嚐嚐味道,如果不夠鹹加點鹽或醬油,太鹹就加點糖或水調整。關火,讓它在鍋裡燜個15-30分鐘再吃,更入味!
  9. 開動! 盛碗熱騰騰的白飯,淋上油亮噴香的滷肉和醬汁,配顆滷蛋或燙青菜,完美!

個人小撇步與碎念:

  • 五花肉一定要帶皮!膠質是滷肉飯黏嘴的關鍵。有人用絞肉?嗯...味道真的差很多,口感也完全不同,不推。
  • 滷味食譜裡面的紅蔥頭是靈魂!爆香到金黃酥脆那個步驟不能偷懶,香味差超多!焦了整鍋就毀了,小心!
  • 小火慢燉是王道!大火滾煮肉會柴。時間不夠?那就不是真正的古早味啦!
  • 隔夜再加熱的滷肉,味道會更融合更濃郁!真的!

夜市人氣王!百吃不膩的秘製滷豆乾百頁

逛夜市必點的除了雞排就是切盤滷味了!其中豆乾百頁是我的最愛,鹹香入味又有嚼勁。自己在家做其實超簡單,重點在那個滷汁的調配和小火慢煨的功夫。這個滷味食譜保證讓你做出比外面更衛生、味道更紮實的版本!

滷豆乾百頁食譜

食材準備:

  • 三角豆乾 / 大黑豆乾: 5-6塊 (我喜歡用厚實的三角豆乾,口感好)
  • 百頁豆腐: 2條 (選擇質地紮實一點的牌子)
  • 食用油: 適量 (煎炸用)
  • 青蔥: 2根 (切段)
  • 老薑: 3-4片 (拍松)
  • 蒜頭: 3-4瓣 (拍扁)
  • 辣椒: 1-2根 (可省略,或去籽減少辣度)
  • 八角: 2顆
  • 桂皮: 1小段 (約5cm)
  • 月桂葉: 1-2片
  • 花椒粒: 1小匙 (增加香氣層次,可省略)
  • 醬油: 100毫升
  • 醬油膏: 3大匙
  • 冰糖: 1.5大匙
  • 米酒: 50毫升
  • 水: 約500毫升 (蓋過食材)
  • 香油: 1小匙 (最後提香用)


做法步驟:

  1. 處理豆乾百頁: 豆乾沖洗一下,用廚房紙巾吸乾水分。百頁豆腐切成厚片(約1cm厚)。
  2. 煎出香氣: 鍋子裡倒入比平常炒菜多一點的油,中火燒熱。先把豆乾兩面都煎到金黃色,有點恰恰的樣子(這樣滷起來才香,不易爛)。百頁豆腐也稍微煎一下表面定型。煎好後撈出瀝油。
  3. 爆香辛香料: 原鍋留少許油(太多油就倒掉一些),放入蔥段、薑片、蒜瓣、辣椒(如果用的話)爆香。接著放入八角、桂皮、月桂葉、花椒粒,炒出香氣。
  4. 下調味料: 倒入醬油、醬油膏、冰糖、米酒,稍微煮滾一下讓糖融化,香氣融合。
  5. 加水滷煮: 倒入清水,煮滾。嘗一下味道(這時會偏鹹,因為還沒放豆乾)。放入煎好的豆乾和百頁豆腐。
  6. 小火慢煨: 煮滾後轉小火,蓋上鍋蓋,慢煨約30-40分鐘。中間可以翻動幾次,讓食材均勻上色入味。
  7. 收汁增味: 時間到後,開啟鍋蓋,轉中火稍微收一下汁(不用收太乾,要保留一些醬汁泡著才好吃)。最後淋上香油拌勻就可以關火了。
  8. 浸泡更贊: 關火後別急著吃!讓豆乾百頁在溫熱的滷汁裡浸泡至少1-2小時(甚至放涼後冷藏過夜),味道會滲透得更徹底!吃之前再稍微加熱一下即可。冰冰的吃也不錯!

個人小撇步與碎念:

  • 豆乾一定要煎過或炸過!直接丟下去滷很容易散掉,而且表面封住才吸汁又不爛。偷懶省這步?口感差一大截。
  • 香料包(八角桂皮等)先乾鍋小火稍微烘一下再爆香,香氣更足!但千萬別過頭焦掉。
  • 浸泡!浸泡!浸泡!很重要說三次!剛滷好就吃不夠入味,泡著讓食材慢慢吸飽醬汁才是秘訣!這個滷味食譜的精髓在耐心等待。
  • 百頁豆腐很容易吸汁入味,不要煮太久,30分鐘其實夠了,主要靠泡。煮過頭會太軟爛沒口感。

古早味零失敗!茶香四溢的茶葉蛋

便利商店的茶葉蛋很方便,但總覺得香氣不夠,味道也單一。自己煮茶葉蛋,可以選用喜歡的茶葉,調整鹹淡和香料,重點是那個迷人的冰裂紋!掌握幾個小技巧,在家也能輕鬆做出漂亮又入味的茶葉蛋。這個滷味食譜簡單到不行!

茶葉蛋食譜

食材準備 (約10-12顆蛋):

  • 雞蛋: 10-12顆 (選常溫蛋,比較不易裂)
  • 紅茶茶葉: 3-4大匙 (阿薩姆、錫蘭等味道較濃的紅茶包或散茶都好,我用立頓黃牌茶包約6包)
  • 醬油: 150毫升 (普通醬油即可)
  • 鹽: 1大匙
  • 冰糖: 1大匙
  • 八角: 2-3顆
  • 桂皮: 1小段 (約3-4cm)
  • 花椒粒: 1/2小匙 (可省略,但我喜歡加一點點提香)
  • 水: 約1500毫升 (要能蓋過所有蛋)

做法步驟:

  1. 煮白水蛋: 雞蛋清洗乾淨。冷水下鍋(水要蓋過蛋),水裡可以加一小匙鹽或醋(據說防裂?但我加了還是偶爾會裂,看蛋品質)。中火煮至水滾後,開始計時8-10分鐘(看你喜歡蛋黃熟度)。
  2. 冰鎮敲殼: 時間到立刻撈出雞蛋,用冷水沖涼,接著泡在冰水裡徹底降溫(這樣蛋黃不會變灰綠,也更好剝殼)。等蛋涼透後,用湯匙背面輕輕均勻地敲裂蛋殼(力道要夠裂開殼膜但別把殼敲飛),敲出漂亮的冰裂紋路是入味的關鍵!
  3. 調製滷汁: 另取一個深鍋,放入水、醬油、鹽、冰糖、八角、桂皮、花椒粒。大火煮滾,讓糖鹽溶解,香料味道出來。
  4. 加入茶葉: 煮滾後,放入紅茶茶葉(如果用茶包就直接丟進去)。轉小火煮約5分鐘,讓茶香釋放出來。
  5. 下蛋慢滷: 將敲好殼的蛋輕輕放入滷汁中,確保汁液蓋過所有蛋。再次煮滾後,轉非常小的火(或關火用餘溫),蓋上鍋蓋。
  6. 浸泡至上色: 重點來了!不是靠煮,是靠泡! 讓茶葉蛋在溫熱的滷汁裡浸泡。至少泡4-6小時以上,最好能泡一夜(天熱要放冰箱冷藏浸泡)。期間可以翻動幾次,讓上色更均勻。
  7. 品嚐: 泡到你覺得顏色夠深、味道夠入味就可以吃了!吃之前可以稍微加熱一下,溫溫的茶香更濃。泡越久越入味哦!

個人小撇步與碎念:

  • 敲蛋殼要均勻!力道適中,裂痕多又密,花紋才漂亮,醬汁也更容易滲進去。別怕蛋殼碎,就是要它碎!這個滷味食譜成敗關鍵在敲蛋!
  • 茶葉用紅茶最對味,綠茶烏龍味道不太一樣。用茶包方便,散茶葉最後要用濾網撈掉。茶葉品質影響香氣,別用快過期的。
  • 滷汁不要煮滾太久下蛋,茶葉煮太久會澀。煮滾香料、下茶、再下蛋後,主要就是靠保溫或小火維持溫熱狀態來浸泡入味。一直大滾會把蛋煮老煮硬,花紋也不好看。
  • 浸泡時間絕對關鍵!泡2小時跟泡12小時味道差超多!相信我,泡過夜最好!早上起來就有香噴噴的茶葉蛋當早餐。
  • 同樣的滷汁可以重複煮第二鍋蛋哦!味道會淡一點,補點醬油、水和香料即可。

升級版!萬用基礎滷包配方大公開

想要滷什麼就滷什麼?雞腿、雞翅、海帶、筍絲、豬耳朵?那你需要一個強大的基礎滷包!這是我從多次失敗和請教中整理出來的萬能配方,藥材比例是重點,味道平衡才香而不苦、鹹中帶甘。有了這個滷味食譜核心,你就能自由發揮滷遍天下!


萬能基礎滷包食譜

滷包藥材組合 (此分量適合約3000ml水):

藥材名稱 分量 主要作用與香氣特點 替代/備註
八角 5-6顆 核心香氣,甘甜溫潤,不可取代! 必備!
桂皮 1根 (約10cm) 香甜帶辛,增加層次感 肉桂粉1小匙可替但不理想
月桂葉 3-4片 清新草本香,解膩 乾貨新鮮皆可
丁香 4-5粒 強烈穿透香氣,切忌多放! 放太多會發苦!味道很集中
小茴香籽 1小匙 溫和甘甜,類似甘草 或茴香籽約1/2小匙
花椒粒 1小匙 麻香提味,去籽減辣 怕麻可減半或省略
白胡椒粒 1小匙 溫和辛香 黑胡椒粒風味不同
甘草片 2-3片 天然甘甜,調和百味 沒有可略增一點冰糖
沙姜 (山奈) 2-3片 獨特辛香,臺式靈魂之一 中藥行有售,沒有就用姜代替
草果 1顆 (拍裂) 去腥增香,味道濃郁 拍裂或切開效果更好
(可選) 陳皮 1小片 果香解膩 家裡有就放,沒有也沒關係

基礎滷汁調味:

  • 醬油: 250-300毫升 (根據品牌鹹度調整)
  • 醬油膏: 50毫升 (增加甜味與濃稠度)
  • 米酒: 150毫升
  • 冰糖: 80-100克 (甜度請自行調整,中和鹹味)
  • 鹽: 1-2大匙 (最後試味再補足)
  • 水: 約2500-3000毫升 (足夠淹沒欲滷食材)
  • 蔥: 3根 (打結)
  • 老薑: 1大塊 (拍裂切片)
  • 蒜頭: 5-6瓣 (拍扁)
  • 食用油: 1-2大匙 (炒香用)

做法步驟:

  1. 處理藥材: 將所有滷包藥材裝入滷包袋或不織布袋中,綁緊袋口。草果務必拍裂。
  2. 爆香辛香料: 鍋中倒入食用油,中火燒熱,放入蔥結、薑片、蒜瓣,煸炒出香氣至邊緣微焦。
  3. 烹酒與調味: 倒入米酒,讓酒精揮發。接著加入醬油、醬油膏、冰糖,翻炒均勻煮滾一下。
  4. 加水與入滷包: 倒入足量的水,放入綁好的藥材滷包。大火煮滾。
  5. 慢熬出味: 轉小火,蓋上鍋蓋(留小縫),慢熬至少30-45分鐘,讓所有香料的味道充分釋放到湯裡,融合成醇厚的滷汁基底。這時滷汁顏色會變深,香氣四溢!
  6. 試味調整: 時間到後,嚐嚐滷汁的味道。它應該比你最終希望的鹹度再鹹一點(因為食材下去會稀釋),甜度適中,帶著濃郁複雜的香料氣息。如果不夠鹹補鹽,不夠甜補糖。藥材的香氣出來了嗎?這才是這個滷味食譜的基礎!
  7. 下主食材: 這時就可以放入你想滷的食材了!例如:焯水後的雞腿、豆乾海帶結、牛腱等。
  8. 滷制時間: 不同食材時間不同。原則:大火煮滾後轉小火,蓋蓋慢滷。
    • 豆製品/海帶/筍絲: 約20-30分鐘,關火浸泡。
    • 雞翅/雞腿/雞腳: 約25-35分鐘 (看大小),關火浸泡。
    • 豬耳朵/牛腱/牛肚: 約1-1.5小時或更久 (筷子可穿過),關火浸泡。
  9. 浸泡至上色入味: 永恆不變的真理:浸泡! 關火後讓食材繼續泡在溫熱的滷汁裡,至少1-2小時,甚至冷藏過夜。時間越久越入味!
  10. 享用與儲存: 撈起食材,稍微瀝乾即可切片享用。剩下的滷汁過濾掉雜質(蔥姜渣),就是珍貴的老滷!放涼後冷藏可儲存一週,冷凍可放更久。下次使用時加點水、醬油、糖和少量新香料即可。

個人小撇步與碎念:

  • 藥材是關鍵! 比例要抓好,尤其丁香千萬別貪多!去中藥行買品質好的,香氣差很多。懶得配?也有賣現成綜合滷包,但味道標準化,少了點個性。
  • 炒糖色?有些人會先炒糖色(冰糖+油炒成焦糖)再加入醬油水,顏色更漂亮。但我覺得新手容易炒過頭髮苦,而且用醬油膏也能增加色澤,所以這個滷味食譜選擇簡單點。
  • 老滷是寶貝! 每次滷完,把浮油雜質撈掉,過濾湯汁,煮滾放涼,冰冷藏或冷凍。下次用就是風味更醇厚的基底了!老滷越陳越香(但儲存得當很重要)。
  • 滷葷腥食材(雞豬牛)前,最好先焯水!冷水下鍋,加薑片、蔥段、一點酒,煮滾幾分鐘,撈出沖洗乾淨血沫雜質。這樣滷汁才清爽不渾濁,味道也更純淨。
  • 覺得香料味太重?下次可以減少丁香或草果的用量。喜歡中藥味濃一點?可以加一小片當歸(但要小心,味道很搶)。這個配方是比較平衡的版本。


滷味食材處理速查表

不同食材下鍋前的處理方式不同,直接影響成品好壞!整理個懶人包:
食材種類 處理方法 滷制時間參考 (小火) 備註
豬五花肉 洗淨切丁,不需焯水,直接炒香逼油 1.5-2小時 帶皮是關鍵!
豬梅花肉/腱子肉 切大塊,冷水下鍋焯水 1-1.5小時 筷子能輕易穿透
豬耳朵/大腸 徹底清洗乾淨,焯水時間較長 (大腸翻面用麵粉鹽搓洗數次) 1-1.5小時 滷好口感Q彈
雞腿/雞翅 洗淨,冷水下鍋焯水去腥 25-35分鐘 雞腿可劃幾刀易入味
雞腳/雞胗 雞腳剪指甲洗淨,雞胗去白膜洗淨,焯水 約45分鐘 泡久點更膠質軟爛
牛腱 整條或切大塊,冷水下鍋焯水多次去血沫 1.5-2小時或更久 高壓鍋可縮短時間
豆乾 (三角/大黑) 洗淨吸乾水,煎或炸至表面金黃 約30分鐘 + 浸泡 必須煎/炸過! 防散增香
百頁豆腐 切厚片,稍煎表面 約20-30分鐘 + 浸泡 易入味,煮久易爛
海帶結/海帶卷 沖洗乾淨即可 約20分鐘 + 浸泡 自帶鹹鮮
筍絲/筍塊 如果是鹽漬筍絲需沖洗泡水去鹹味;新鮮筍需焯水 約20分鐘 + 浸泡 吸味較快
雞蛋 先煮成固定熟度白水蛋,沖涼敲裂殼 浸泡時間 > 煮制時間 靠泡入味!
杏鮑菇/香菇 杏鮑菇切滾刀塊,香菇去蒂 (幹香菇需泡發) 約20分鐘 + 浸泡 菇類易吸汁
油豆腐/豆皮 沖洗一下擠幹多餘油份 約15-20分鐘 + 浸泡 很快入味

Q&A 滷味常見問題大解惑

Q:做好的滷味可以放多久?怎麼儲存最好?
A:這真的很重要!含肉類、豆製品的滷味,冷藏儲存建議不超過3天。撈起瀝乾醬汁,放入保鮮盒冷藏。湯汁一定要單獨過濾出來,煮滾放涼再冷藏(可放一週)或冷凍(一個月以上)。純素的(如海帶、筍絲)冷藏可放4-5天。吃之前務必充分加熱!味道不對或表面黏膩就千萬別吃了。冷凍雖能延長儲存(生肉食材先滷好再凍更佳),但解凍後口感多少會受影響,特別是豆乾類。
Q:為什麼我滷的肉很柴?豆乾很鹹但裡面沒味道?
A:肉柴通常是兩個原因:火太大時間不夠!五花肉需要小火逼出油脂、融化膠原蛋白才會軟嫩。瘦肉部位(梅花肉、雞胸)煮久了本就容易柴,要靠浸泡入味而非久煮。豆乾裡面沒味道?問題在沒處理好表面浸泡時間不夠!豆乾一定要煎/炸過封住表面孔隙,這樣在後續慢滷和浸泡時,醬汁才能由外向內滲透均勻。還有就是,泡得不夠久啦!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,也吃不了入味滷豆乾!這個滷味食譜的靈魂步驟就是泡!
Q:基礎滷包裡的藥材,有些買不到怎麼辦?可以省略或替換嗎?
A:當然可以調整!臺式滷味的四大天王是八角、桂皮、月桂葉、花椒(怕麻可減花椒)。這四樣基本有了,味道就不會太離譜。甘草提供甘甜,沒有就稍微多放點冰糖。丁香草果味道很突出,沒有可以省略,或者用一點點五香粉(裡面通常含丁香肉桂等)代替,但味道會不同。沙姜是臺灣特色,沒有就用多一點老薑代替。記住,香料寧少勿多,尤其丁香、草果、肉桂粉放多了容易發苦或藥味太重。先從基礎的八角桂皮開始嘗試也很好!多做幾次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比例了。一個好的滷味食譜是活的,可以按手邊材料調整。
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XHTML: You can use these tag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